于适,清风马蹄疾
于适带着笑意下了马。
当天拍摄结束时天快要黑了,空气安静下来,这却是他近来最早的一次收工。为期一个月的路演结束后回到北京,他并未得到片刻喘息,日程早已满档,整个人却没有被透支掉精力和耐心,对待采访热情、善谈,有着极强的表达力,直视过来的眼瞳漆黑透亮,尤为动人。
大银幕上,他是西伯侯之子姬发、智勇双全的热血少年。在发现崇拜的“偶像”殷寿的残暴之后,他完成了个人觉醒,理解了父亲姬昌,最终揭竿而起,骑上雪龙驹踏上了奔向西岐的归家路。姬发是《封神(第一部)》里所有的戏眼,与之相关的父子、兄弟情谊成为最动人的看点之一,赚足了眼泪。
导演乌尔善说选择于适出演姬发,在于他和姬发一样不服输。走近于适,我们发现他和姬发的人生有着惊人的互文。姬发不满足于西岐的田园生活,主动去朝歌当质子。于适不满足于东北小城的校园生活,13岁时心怀篮球梦进入了青训队开始打篮球。13岁到18岁,于适汗洒球场五年,少年的叛逆让他一心追逐着自己想要的自由。
在青训队打篮球时,于适在球队里个子不高,队友基本都两米多,他一米八二只能打后卫。身体天赋不是最好的,他就玩命练技术,各项训练指标体测成绩都要做到最好,我就要这样证明自己。
为什么13岁时去打篮球?“真的是喜欢。”那时他有个NBA球星梦,于适早早明白若每项运动做到顶尖,脑力一定得过人。
“像我打后卫,就是组织后卫,一次进攻教练告诉你五种战术,这一次进攻你要随机应变指挥所有人打出来,怎么走位,都是要靠脑子的。”
父亲反对他打篮球,怕他受苦且没有前途,希望儿子能好好学习,日后又一个安稳的工作。但见儿子态度坚决,只能给他报了一个夏令营,父亲当时以为儿子13岁心智不成熟,玩一玩肯定就放弃了。于适却留了下来,一留就是五年。他每天5:30起床,每周只有半天假能出训练基地,一年只能回一次家。
但到18岁现实摆在眼前,他的成绩见顶了。于适的篮球梦醒了,决定去上大学,把篮球当成一个爱好。
谈起放弃,他语气很坚决:“哪怕你最开始特别热爱它,有一天没有意义了其实也是在浪费生命。”他有一种聪慧的紧迫感,“我们最后都会成为一把灰,顶多活100岁也就是三万多天,过一天少一天。”
他爱好音乐。他听周云蓬和万晓利。于适听的周云蓬的第一首歌是《如果你突然瞎了该怎么办?》,它更像一种行为艺术,用一个机器人式的声音采访很多人问他们如果突然瞎了该怎么办……音乐竟然还可以这样做,这一下子吸引了于适。
他开始听《盲人影院》,后来听万晓利,感受到一股力量。他把歌词拿给父亲看,说“你看看他们的词写得多厉害”。
十六七岁,少年开始学吉他,出发点是想要写歌。一开始学吉他,他觉得很枯燥,手很痛,怎么也学不会。但当能够磕磕绊绊弹唱一首歌,特别是唱给别人听的时候,他突然爱上了吉他。
这建立了日后他在封神训练营里练习马术和射箭的动力,“一旦学会了,那就是一种成就感,这个东西拿得出手了,你就会更刻苦地去学。健身也一样,没有效果时就好累,但为什么健身上瘾?因为发现自己的身材变好了。一旦学会了它,你就享受它了。”
正是打篮球的运动经历,让于适被封神剧组选中,进入了训练营。
在训练营,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角色是哪个,甚至能不能拿到角色也不清楚。训练了一段时间,他们得到的“小道消息”说自己是质子团的一员。于适能做的就是好好上课,在每次汇报表演中努力表现,让导演看到。
证明自己是于适的生存逻辑。“在训练营我不跟任何人比,我必须做到让我自己满意。每一门课我都不是随随便便学一下,人生还有几十年要过,不然你在后面几十年里就会回忆起那两个月为什么没学好,所以我那会儿特别倔。”
动作课指导桑指导是训练营总教头,所有人眼里的“大魔王”,私下被质子们称为“爆裂鼓手”,典型的中国师傅,擅长泼冷水。于适知道自己玩命在练,已经差不多到达极限,但桑指导就是特别严格,丝毫没有要“放水”的意思。少年心性倔强,“再累我都不会说累,看着教练,继续做俯卧撑,就半年都没有低过头。”
训练中,于适崴了脚,肿到鞋都穿不进去。桑指导说要不你别跟着练了。于适很坚持,“我必须要练。”接下来一个月,他瘸着一条腿在顺义的篮球馆训练,大家先跑步,他蹬自行车,然后一起练武术、弓箭等套路,训练一天没落。
“你是怕失去这个机会对吗?”
“我怕遗憾,因为脚坏了,是我自己的原因,我不能怪别人。但我不想因为这个给将来留下遗憾,不能因为脚坏了,汇报表演也没汇报好。”
2018年8月27日,在经历了半年的训练后,于适飞新疆开拍《封神三部曲》第一场戏,也是第一部里姬发最后回家的重场戏。姬发关乎整部电影的成败,导演乌尔善曾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过于适在训练营表现很优秀的信息,但他并不知道放到大场景里这个从未演过戏的男孩会是怎样的表现。因此为了稳妥,导演乌尔善准备了B角,一旦表现不好于适就会被换掉。
开拍前于适很紧张,这是他和马之间的戏份,其中有他受伤在马上趴着的戏,“马只要一闪我立刻就飞了。”其实导演为了安全提出过用替身,但于适坚持自己上,“反正都已经选我了,我不能掉链子。”
那匹日后被他称为“奥运”的白马是他最重要的搭档。
马场里有棵果树,于适摘了一个苹果给它。训练了四天,他每天都用苹果感化它。因为它出生于2008年,他便给它取名“奥运”。其实马的智商相当于六七岁的小朋友,它感受到了温暖,最后只要于适骑上背,它就特别安静,特别配合。
四天训练结束,终于到开拍。伴随着内心嘭嘭嘭的紧张鼓点,于适听到了“321 action”的声音,那一刻仿佛有一种魔力,使他立刻忘了一切紧张和顾虑,完全放开,投入到拍摄中。这是本能,更是天生的表现力。
“第一镜拍完,我心里就很有底了。”当时于适温柔地跑到“奥运”身边说:“今天很顺利,谢谢你。”从那天起,他用了夕阳下姬发骑马回家的剪影当朋友圈的背景,一直用到了现在。
五年过去,他深情地说:“那抹阳光下的麦田是姬发回到家乡的路,也是我梦想启程的路。”
于适记得前几场路演时,观众面对主创们还非常冷静。从成都路演开始,气氛变得不一样了,大家的笑容更热情。
身为“姬发”,于适成了耀眼的新星,“这种被大家喜欢的感觉很幸福。”他很感慨,“蛮极端的,之前我是没活干。”
他经历了沉默的五年。《封神三部曲》训练营加拍摄两年,此后又等待上映三年。等待的结果却是未知的。于适坦言,一度觉得蛮绝望的。
这中间很多人给他建议,大多数人建议他多拍戏,这样才会被人认识。他很煎熬也有摇摆过,但想了想自己想要的很简单,希望有机会拍好的作品;他也想过,如果做不了演员的话从头开始自己要干什么,要想方设法让生活丰富一些,打球,健身,弹琴,写歌。
他写了很多歌。在路演现场他唱过一次自己的原创歌曲 《蚂蚁》,大致意思是,我们都低着头不停地奔跑,但却不知道奔跑的原因。这也是他在无事可做时的自我质问,每天都在挣扎,却得不到任何的答案。“我想表达的是,小时候觉得自己可牛了,在做一些很厉害的事,但其实你就是一只蚂蚁而已。”
发现自己的渺小,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自我和解,是一种释然。正是有这三年的磨砺,今日他才能更好地接住“被关注”的境遇。
《封神三部曲》是姬发的成长史,也是于适的成长史。在乌尔善的电影工业体系和创作体系培养下,于适改变很大的,是对演员的看法。“之前觉得演员就是在聚光灯下,所有人都看着你,非常闪亮,但现在我觉得演员身上还要承担很多的责任感,首先要对角色负责,这也是训练营教给我的。”
责任还包括,能够给关注自己的人带来的正向引导。在呼和浩特路演时,在特别多的粉丝里有个女孩一直在喊,“于适我关注了你5年,5年前开始看你的社交平台视频,因为你,我学习了射箭。”然后她把自己的获奖荣誉证书拿给于适,问能不能在证书上给她签名。让一个人变得更好,于适感受到巨大的开心。
摄影/Ye Fei
监制/Ting
化妆、发型/田子七@好多好事造型室
艺人统筹/朱臻祺
制片/Bobby
助理/子涵、少慧
撰文/细补
设计/Yan
新媒体设计/Shanta